近年来,万瓦激光器已经成为工业激光领域的标配产品,万瓦激光的普及大幅提升了工业加工的效率和能力边界。随着激光应用日益普及,各种新场景、新需求的出现也对激光厂家提出了更多要求。在激光器的发展过程中,笔者发现“小型化”正成为一股新的浪潮,在近几年吸引了不少主流厂商入局。这种新兴的、更小体积的激光器,又有着怎样的竞争潜力呢? 【激光网激光门户网综合报道】( 责任编辑:huahua )
但随着更高功率需求的出现,人们发现参与合束的模块数量过多,会明显降低光束质量,进而影响切割精度及端面质量。要确保高品质的高功率输出,必须降低参与合束的激光模块数量,而其中的关键则是提升单个激光模块的输出功率。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,部分厂家开始投入对单模块高功率激光器的研发。2018年,国产万瓦激光器(通过2kW、3kW激光模块合束)开始走向工业应用,2019年后,单模块4kW、单模块5kW、单模块6kW激光器陆续问世,直到2021年,单模块12kW激光器开始进入工业市场。 单模块万瓦激光器的出现,让40kW、50kW甚至更高功率的多模激光合束变得更加轻松,同时也让合束后的激光保持相对理想的光束质量,确保加工品质。对单模块激光器自身而言,更好的光束质量、更快的切割速度(切割6mm以下不锈钢速度比肩20kW多模激光器,切割8-20mm不锈钢速度比肩15kW多模激光器)也让其快速受到市场青睐。与此同时,单模块12kW激光器相比多模12KW激光器体积减少约60%,重量减少约40%,迈出了小体积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应用探索的第一步。 ![]() 很快,北京热刺激光给出了答案。 2022年,热刺激光推出了截至目前体积最小的单模块12kW光纤激光器——FC12000。据了解,这款激光器体积仅有0.096m3,为国内头部同行12kW单模块激光器的12%!同时,这款激光器重量小于160kg(包括电源线、控制线),约为同行的32%。可以说,这是在单模块激光器向多模激光器发起“体积革命”后,又一次令人震惊的体积变化。 ![]() 更重要的是,由于所周知的缘故,2022年海运成本大幅上涨,甚至出现了运费比货贵的情况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一个集装箱内如果能装更多的货物,将为企业节约巨大的物流成本。笔者获悉,这款体积仅有同类产品1/10的12kW激光器,已经在印度、墨西哥等海外市场落地生根,配合新的机床结构与巨大的物流成本优势,成为海外用户的不二选择。 可以预见的是,光纤激光器“缩骨”成功,有望颠覆现有的光纤激光市场格局。一方面,亮度更高、体积更小、重量更轻的12000W单模块激光器在自身属性上,较传统激光器有了多维度的升级;另一方面,更高的集成度、更稳定的性能、更少的占地面积以及更低的物流成本也大大降低了用户的负担,让集成商“减负”、让最终用户“降本增效”;除此之外,这种体积只有过去1/10的光纤激光器新形态,也将大大丰富光纤激光设备的应用场景,实现对更广阔的激光蓝海市场的拓展,以创新打破内卷格局。 传统的钣金切割市场往往对应大幅面激光加工机床,与机床本身的占地面积以及电控柜、冷水机、空压机等配件占地面积相比,激光器多占地5-10㎡影响不大。但对于一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产线(汽车、汽配、锂电等)而言,每个工位的空间有限,无法安置大型激光器与大功率冷水机。因此,小体积激光器的出现,能够快速填补一些激光加工优势明显、但因成本、空间等因素而未能普及的精密加工场景。 ![]() 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,小体积激光器已经被市场接受,出货量喜人,但距完全打开前述的产线式精密加工场景仍有一段路要走。热刺激光技术人员表示:“小体积激光器与较精密的、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产线契合度非常高,但就目前而言我们的激光器体积还是偏大,尽管已经较过去缩小很多了。如果激光器体积能再缩小一半,那未来的应用空间会更广阔。热刺激光一方面在做更小体积激光器的尝试,另一方面也在做单腔输出更高功率的尝试。我们期待,中国光纤激光市场能早日走出价格战的泥潭,也希望大家能把握住新的市场机遇。” |